湛江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今天是: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质检资讯政策法规图片新闻

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9日
下载文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农业部情况通报第4期.CEB




 

 

 

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1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2014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依法履职,扎实工作,坚持“产”“管”并重,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落实强化监管八项措施,取得了难得的好成绩。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范围扩大、参数增加的情况下,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3%99.2%93.6%。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概括一年的工作,主要在五个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一是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17.7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33.3万家,整顿农资市场26.2万个,行政处罚5799件。种植业方面,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在菜篮子主产区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山东、海南等地严格管控高毒农药,推行定点经营、赋码贴标,实现全省覆盖。畜牧业方面,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和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落实六项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监管措施,现场检查奶站1.3万个、生鲜奶运输车7000辆,奶站检查达标率99.8%,运输车全部达标。发布兽药违法案件从重处理公告。集中开展屠宰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收购和屠宰病死猪、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加快与商务部相关职责的划转交接,推动国办印发《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联合五部门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试点。渔业方面,开展水产品违禁药物专项整治,加强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查,实施贝类产品、海捕水产品和主要渔用投入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渔业部门加强产地水产品检打联动,有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农资打假方面,在春耕、三夏和秋冬种等重点时节,会同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全年共查获假劣农资2.6万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23个。湖北、陕西等省组织力量,开展暗访巡查,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惩违法生产企业。

二是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实施示范和“三品一标”认证。加强标准制修订,会同国家卫计委发布了2014版农药残留国家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食品中的3650项最大残留限量,基本覆盖我国常用农药品种和常见农产品和食品种类。组织制定《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工作方案(2014-2020)》,启动农药残留补充试验计划。推动我国6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转化为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研究采用CAC标准1000项,积极开展官方评议工作。加大标准实施示范力度,新建三园两场”1600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县48个,争取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菜果茶标准化生产,开展农资统购统销、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五统一”服务。山东、河北等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防控技术,提高“三园两场”质量安全水平。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3万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7万个。规范认证程序,严格证后监管,“三品一标”跟踪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内蒙、山东、江苏、广西、黑龙江、重庆等地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黑龙江、江苏、四川、新疆、大连等地开展“三品一标”专项监测和标志使用检查,该整改的整改,该注销的注销,有力推动了“三品一标”健康发展。

三是监测评估力度加大。监测预警能力大幅度提升,为执法监管和防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监测预警,将例行监测范围扩大到151个大中城市、117个品种、94项指标,基本涵盖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参数。黑龙江、北京、浙江、湖南等地把产地环境、农产品和投入品纳入统一监测计划,加大资金投入,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扎实推进风险评估,新增风险评估实验室10家,认定风险评估实验站145个,把菜篮子和大宗粮油等12类农产品纳入风险评估范围,着力从生产全过程摸清危害因子种类、范围、危害程度及产生原因,提出全程控制措施和技术规范。湖北、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启动省级风险评估工作。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等地专门组建专家委员会,提高决策咨询和风险评估工作水平。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舆情监测,每天编发舆情快报,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动态。制定舆情应对工作预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置,实行跟踪评估;对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依托专家进行正面解读,消除负面影响。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地方的责任分工和应对程序。江苏、山东、江西、四川、青岛等省市完善应急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有效保障了南京青奥会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安徽、湖南、甘肃、新疆、青海等地举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应急处置操作能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在线访谈等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给出正面引导。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浙江、宁波等地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主题日活动,效果都很好。

四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健全监管体系,全国已有86%的地市、71%的县市、97%的乡镇建立了监管机构,落实专兼职监管人员11.7万人。内蒙古、山西、山东、甘肃、江西、四川等近20多个省(区、市)政府或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强监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地、县、乡镇监管机构,落实属地责任。湖北、浙江、陕西、广西、吉林、辽宁等省将监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协调编办出台指导性意见,与市县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江苏、福建、广西等地为基层配备车辆和速测设备,山东、湖南、海南、重庆、广东等省市探索建立村级监管员队伍,有效提升了基层监管能力。加强质检机构建设管理,协调落实质检体系建设投资17亿元,建设项目398个,将市辖农业大区补充纳入建设范围,有效弥补布局上的缺陷。印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推进质检机构能力验证和机构考核,已竣工验收项目的地县质检机构有50%通过了计量认证,近三分之一通过了机构考核。提高人员队伍素质,组织举办监管、检测、应急方面培训20余期,将质量安全纳入了农村实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共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向全国农业系统发放检测技术培训光盘7500套,基层队伍业务能力有了新提高。辽宁、陕西、湖南、内蒙、重庆、云南等地积极组织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技术人员跟班实习,有效解决基层检测人员操作能力不强问题。

五是制度机制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修法工作,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法》修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前期准备工作,努力确保《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两法并行、相互衔接。明确职能分工,按照职责要求,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印发加强全程监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推动质量安全县创建,制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创建方案及考核办法,汪洋副总理在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上亲自部署启动,部里正在组织首批100个县和4个市的遴选工作。山东、四川、江苏、浙江、陕西、广东、上海等省市也积极开展省级质量安全县的创建,加大了示范投入。加强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制定农业系统整合方案和指导意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出台了指导意见,加强了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北京、上海、浙江、贵州等地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和媒体监督作用,着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加大政策创设力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可研报告已获发改委批复,即将进入正式建设阶段。推动将高效低毒农兽药补贴、质量追溯补助、质量安全县奖励等项目纳入政策扶持范围。陕西、福建、广西、河南、贵州等地投入专门资金,积极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2014年的工作成效明显,大家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同志们表示感谢和敬意!

二、进一步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做出了许多新部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更大决心、想更多办法、用更严措施,全面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民以食为天。保证民众吃得饱、吃得安全放心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小康生活应有之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量感受不是很深了,买啥都能买到,而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更高,也更敏感。尽管近年我国质量安全状况总体平稳向好,但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在一些地区、行业、品种上还比较突出,人们对此还不太满意,加上一些舆论过度炒作,搞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如果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连这些问题都解决不好,老百姓吃得还是不放心,那么我们的小康就是不全面、名不符实的。我们绝不能在质量安全问题上拖全面小康的后腿,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消费导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决心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给老百姓一个实实在在的交代。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主攻方向,也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较之传统农业,更加注重数量、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供给,不得不把产量放在第一位,生态和安全一直是农业全面发展的一个短板。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靠过去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那种只求速度、不讲质量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思路。转方式、调结构,一定程度也是倒逼出来的,在目前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滞销卖难多的背景下,只有质量安全的产品,才能创出品牌,卖出好价钱。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是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征。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抓产业必须抓安全的理念,坚持“产”、“管”并举,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等减量化生产技术,推进绿色生产,提升农业产业素质,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依法履行职责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部署。对我们来讲,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规定是明确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健全的,可以讲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标可循,目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由于基层执法能力滞后、执法工作尚未完全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诚信缺失、违法犯罪、制假售假问题比较普遍,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以身试法,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破坏公平竞争法则,损害法律的严肃性。这些问题不解决,如何体现履职尽责,如何取信于民,又如何维护法治的权威、构建法治社会呢?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不是可抓可不抓的小事,而是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大事。我们要切实增强法治思维,瞄准薄弱环节,千方百计把基层执法能力武装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把各项执法监管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而言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已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监管工作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问责更严,容不得半点懈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越来越好,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社会共治的氛围正在形成。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就一定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好。

三、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15年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为总的抓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重要载体,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强化突出问题治理和执法监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重点抓住农兽药隐性添加、高毒限用农药违规使用、抗生素滥用、非法使用瘦肉精和孔雀石绿等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收购屠宰病死畜禽和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执法查处,集中整治一批突出问题和隐患,消除行业潜规则生存空间。加大高风险农产品监督抽查,推行综合执法,实施检打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凡达到移交标准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舆论震慑作用。建立大案要案查处协作机制,对屠宰病死畜禽行为等问题实施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整治。农资打假要抓住重点农时和重点产品,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二)抓好质量安全县创建。这是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推动质量安全县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全程监管,强化能力提升,推进社会共治,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的样板区,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各省要抓紧组织创建,指导市县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创建措施件件落实、条条到位,切不可为了“创建”而“创建”,搞成“花架子”。严格开展考核,尽快制定质量安全县考核管理办法,坚持群众说了算,客观公正,宁缺毋滥,确保首批100个质量安全县和4个质量安全市个个过硬。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经费,推动涉农相关项目和资金向质量安全县集中和倾斜。要大胆创新,各地可因地制宜开展省级质量安全县创建,积极鼓励市县政府和农业部门探索创建独具地域特色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要总结推广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模式,部里将适时召开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创建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整体提升。

(三)加快标准制修订进程。坚持以科学数据为支撑,以风险评估为依据,以农兽药残留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进程,加快清理与农兽药残留标准相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加大对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力争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兽残标准达到10000项,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同步。加紧已登记农药的残留补充试验,推进蔬菜等小宗作物和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加快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四)稳步发展三品一标不断扩大果菜茶标准园、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规模,新创建一批标准化的示范基地、示范农场、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管控化肥、农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提高产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无公害农产品要着力强化安全考核,绿色食品要突出全程控制,有机农产品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生态安全,地标农产品要着力彰显地域特色。要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产地管理、过程管控、标准化生产、品牌引领、消费认知、市场增值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认证培育品牌,以品牌化引领农业标准化,打造一批安全优质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增强公众信心,推进产业升级。

(五)强化监测评估预警。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划和计划,明确各级农业部门依法监测的重点,防止出现上下一般粗、监测指标重叠、监测对象重复现象。对例行监测没有覆盖到的粮食、薯类、油料作物等产品,开展专项监测,摸清问题隐患。加强监测结果会商分析,深入研究变化趋势和问题原因,为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规划,全面摸清米袋子菜篮子产品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全程监管的关键点和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发挥风险评估在标准制定、应急处置、生产指导、消费引导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对一些老大难问题,深入进行评估,跟进科研攻关,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全程管控方案。完善风险评估相关的制度规范,充分发挥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专家组的作用。加强风险交流,组织专家多“站出来”,为公众解疑释惑,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六)加快推动追溯体系建设。对质量追溯,各地都很重视,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部里已有明确的思路和总体的规划。今年重点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抓紧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部分省市县和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开展追溯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积极推动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尽可能把纵向和横向的监管信息串联起来,贯通检测、认证、预警、评估、执法、追溯、标准化等全要素,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七)探索构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按照农业、食药两部门合作协议,尽快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链条,着力构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出台准出准入指导意见,明确准出要求和准入条件,选择部分品种、部分市县和部分市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制度,抓紧制定农产品产地质量证明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将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销售企业纳入试点范围,通过市场准入倒逼生产管理,全面落实生产经营者在质量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要将准出准入、产地质量证明试点与企业自律结合起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各地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协同共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八)认真做好应急处置。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处于高发、多发期,应急处置这根弦要时刻绷紧,绝不能放松。要完善各层级、各行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全系统的应急处置技能。强化舆情监测,对突发事件一定要早发现、早控制、早做工作,做到耳聪目明。对突发问题,要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报告情况,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实施果断处置。强化协调联动,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到上下互动和部门联动,尽最大努力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维护公众生命安全,保护产业健康发展。坚持举一反三,善于化危为机,出了问题要吸取教训,把问题解决掉,把工作抓上去,把机制建起来。

(九)加强基层监管队伍能力建设。目前全国还有14%的地市、30%的县市没有建立监管机构,乡镇站所虽然都挂了牌,但大部分还难以实质性开展工作,加上运行经费缺乏、执法装备落后,基层监管能力弱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部里正在组织编制“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和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规划,力争为各级争取一些必要支持政策和执法装备。各地也要抓住机遇,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加快推动地县监管机构建设,充实监管人员,落实监管经费,改善监管条件。推进乡镇监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通过特岗计划为乡镇监管机构充实一批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配备村级协管员,切实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好农产品质检体系二期规划收尾工作,加强质检机构建设管理、计量认证和资质认可,确保“建得全、管得好、用得了、检得准”。按照大农业的架构和综合建设的思路,稳妥推进农业系统内检测机构整合,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探索建立农业检测联盟,加强技术协作交流和协同配合,做大做强农业检测机构。加强基层监管人员培训,建立农产品质检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升基层监管、检测、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

(十)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按照与《食品安全法》并行衔接的原则,加快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尽可能将其上升为制度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农药、肥料、畜禽屠宰、转基因等相关法规的修订进程,跟进制定相关的配套规章,力求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内部协调,种植、畜牧、渔业等各行业间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推进部门合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直接的监管部门虽然少了,但从“农田到餐桌”涉及的方面一个也没有少,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该履职的认真履职,该向前的主动向前,该配合的全力配合,确保形成监管合力。建立联动机制,中央和地方要加强联动,地区和地区之间要加强协作,防止信息不沟通,各行其是。农技推广与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与检测、质量安全执法与综合执法间要加强有机衔接,形成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

最后,我再谈谈生猪屠宰问题。去年,各级农业部门一手抓监管职责调整,一手抓屠宰行业监管,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有31个省份完成省级职责调整,省级屠宰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6万人次,清理关闭不符合条件的生猪定点屠宰场1387个,查处屠宰违法案件3386件,畜禽屠宰监管执法得到明显加强。2015年,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畜禽屠宰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市县级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继续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场清理整顿,按照9部委文件的要求,扎实做好屠宰企业资格审核工作,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取缔。要持续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严查私屠滥宰窝点、严打注水行为,要保持高压态势,敢于“亮剑”、善于执法,对生猪屠宰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决不手软。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再接再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的精神扭住不放,增强创新思维,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春节将至,年前部里对保“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已做了专门部署,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确保节日农产品供应充足和质量安全,让全国老百姓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也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羊年顺意!工作愉快!